有時候會懷疑為什麼甲方選擇他而不是你,專業可能也比別人優質,但差別到底是什麼?
『 從乙方變為甲方,接案變發案,下次客戶為什麼還想選擇你?關鍵的 3 個面向。 』
— Cora 千錘百鍊的第 009 篇文章 —
一次合作就清楚下次還會不會合作

通過這次當甲方經驗,我看到一些之前自己身為乙方容易有的盲區,算是收穫經驗與給自己警惕,來分析聊聊這件事給我的啟發,而今年第二次當甲方,是因為再等待房貸下來前,有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– 驗屋。
快速的說,通過驗屋查找房屋是否有問題,若是少了這個步驟,後續裝潢入住,一旦發現有問題很難歸屬責任,若遇到嚴重滲水問題,修繕時也會變成隱藏的錢坑。
▸ 驗完當下,我非常確定下次不會再找這家公司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?

比專業更重要的 3 個面向
▾ 驗屋情況A▾
驗屋公司是前幾個月找好,上網也做了許多功課,綜合時間與各方面考量而選定。直到驗屋前,我一直非常忐忑與不安。
一開始,三位人員直接進到室內,直接開始做事,我跟老鬍就待在一旁,每當提出疑問,得到的回答也沒完全解開疑惑,看著他們悶頭苦幹直到結束。
❶ 持續的溝通與同步資訊是最重要的事情
上面描述的驗屋過程,其實可以看出驗屋對於客戶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情,房子是客戶很重要的一個財產,她選擇把這個財產暫時交給你來查驗,好決定是否可以進行交屋動作,在這個過程中,客戶是需要感到安心的,那要如何感到安心?
你必須讓客戶知道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情,而不是埋頭苦幹只把事情做好。
讓客戶理解與預期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,合作過程中持續的溝通與同步資訊是非常重要的。
否則就算把事情做得完美,你覺得事情自己都有做好啊,但客戶根本不知道你做了什麼,最後結果可能也不如預期的,同時納悶為什麼只收到一顆星的評分?
❷ 溝通與優先處理客戶的問題,也是專業的一環
當人在現場時,從提出疑問到後面並沒有得到很優先的回覆與解答,即便他們把事情做好了,也會讓人覺得沒有花更多的心力去解決客戶的疑問。
當甲方在描述問題的時候,怎麼樣判斷哪些問題優先回覆,用什麼樣態度去應對,尤其當這件事情你發現對甲方來說很急迫與重要,臨場反應如何應對,也是體現專業的一種表現。
有沒有處理好客戶的問題,也是客戶判斷專業能力的一環,
專業不只是做事的能力,還包括處理客戶問題的能力。
▾ 驗屋情況B▾
再檢查網路孔是否正常連線,看著驗屋人員以迅雷不及耳把機器插進網路孔,機器的辨識燈還沒跑完,就換了下間房,直到最後的房間機器插了沒反應,他把網路孔蓋拆開扔在地上,當孔蓋掉落在地上發出大聲的回音。
後續主動提醒還有全熱交換機與灑水器需要查驗,也一併告知若疑問可以直接跟我們說,通過我們聯絡,現場可以直接與建商溝通,這段時間內也早已安排好工程人員能隨時支援。於是我們站在旁邊等待,看著他們開始用手機查詢資訊,又打電話又討論的,始終都沒有像是在查驗機器動作,等了30分鐘多,換老鬍上去詢問狀況,才知道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驗,也沒開始驗,因為不會用也無法驗。
❸ 不會就不會,會就會,請勇敢說明,做事情也請細心而不要隨便啊
作為乙方承接案子時,必須得老實的承認,哪些能做與哪些不能做?不要害怕說自己做不到
因為客戶也不會期待你是萬能的,如果客戶期待你是萬能的,那就是客戶的問題。
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樣是不是會減少自己的專業度?或是損害聲譽?但作為大部分理性的甲方來說,他們只是要一個明確的回答。
而驗屋過程沒有處理很好的問題,在於遇到問題後,私下討論一段時間,回答支支嗚嗚,也不太願意告知發生什麼事情?導致客戶很困惑。
如果一開始遇到問題就先提出,那身為屋主也能即時想其它辦法,而不是先消耗雙方的時間成本,後來才錯愕地發現,那感受完全是不一樣的。
❹ 結語
從實際驗屋經歷,拆分出的三個面向,每一個都會讓客戶非常的不安。當客戶感到不安,也會更近一步的質疑乙方的專業度,更可能事倍功半。
說直接點,遇到比較硬的甲方,他不認就是不認,質疑就是質疑,不管用多麼先進的儀器,或是多麼好的技術或是做得多細緻,甲方也無法理解與知道。
你眼中的專業並不等於甲方知道的專業。
甲方眼中的專業,是他跟你合作他覺得安心,覺得滿意,特別是越大的案子越顯現的出來。
對事不對人
這篇文章在驗屋完隔天,我就非常迅速地打完了,放了一天,回頭看發現裡面太多情緒,全部刪了再重打,此篇才免於變成純粹抱怨文。
沒有人愛看單純的抱怨文,拿掉情緒從不太好的經驗去提煉出,出了哪些問題?在反思到自己身上,就有了這篇文章。
前幾次接案整體幸運,客戶都再次回過頭找我,但也不可能每次都如此順利,有此偶然與朋友聊到類似問題但那時候卡住了,終於在這次當甲方經驗中看到了身為乙方心裡的盲區。
我想這次驗屋還是多少有收穫,雖然到了後面尾聲心裡快氣死,尤其是當目睹蓋子掉到地上發出聲響的瞬間,現場也還是忍住因為怕讓場面尷尬,只是減少說話次數,最後都由老鬍溝通。
說心底話,
其實真正在處理大型或是價金越高的案子,能把事情做好,不是你比別人有更好的基本功。而是合作基礎在於,了解團隊要什麼,了解每個角色的需求是什麼怎麼樣才能舒服的合作。
有機會的話,試試上面三個面向的建議,相信會有不錯的結果 💪🏻
人的問題永遠比事來的複雜,但同樣更該被優先解決。
有時候先處理好人,才能夠處理事。
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嗎?歡迎留言跟我說 ~
Hi ,我是 Cora – UI 設計師,興趣畫室內3D渲染圖,提供設計相關服務 (點擊去瞧瞧作品),今年過著自由接案的間隔年生活,歡迎來找我聊天。
如果想找人說說話,也剛好喜歡寫文字的我,不侷限任何事情或單純發設計案子給我,在下方留言區輸入電子郵件並認真寫下內容,我真的會在收到信息後仔細回覆您哦 😉
喜歡文章免費 👏 按 5 下 Like 及點擊『收藏』,我將收到鼓勵與有機會得到錢錢!祝順心,下篇見了~